易經源始

 

一、易經哲學的發展

(一)伏羲氏畫卦:古代傳說伏羲氏畫八卦,為易經哲學的創始者。伏羲氏為中國古史中畜牧時代的開創者,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王」,約當西元前四千 七百年左右,就其時代之早而論,實為世界人類哲學的始祖。繫辭傳記載他畫八卦的事云:「古者包犧氏(按即伏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 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

(二)周文王演易:周文王(前一二三二~一一三五)時當殷商之末,其時殷紂在位,天下大亂,文王以憂患之心,發揚易經哲學,重八卦為六十四卦, 作卦、爻辭,史稱「文王演易」。文王之時,社會人民對鬼神之信仰極濃厚,文王乃發明一種筮術,將易經哲學融入筮術占斷中,藉六十四卦及三百八十四爻之象; 斷以吉、凶、悔、吝等語,由是指導、教化人民生活合理化,所以後來孔子稱讚文王:「聖人以神道設教,而天下服矣。」周文王將伏羲氏的八卦哲學,進一步落實 到民生日用上。

(三)孔子贊易:文王後五百餘年有孔子,孔子生於春秋之末(前五五一~四七九)。孔子繼承伏羲、文王之緒,更對易經哲學宏揚開創,他作十翼以解 釋文王的六十四卦及卦、爻辭,摒除筮術占斷的神道氣氛,純粹以哲學思想說明吉凶之故,從此易經成為純粹哲學思想之書。孔子的十翼,乃十篇文字,後人稱為易 傳,文王的六十四卦象及卦、爻辭,則稱易經。孔子的最大頁獻是完成了易經哲學的龐大思想體系,在此體系中,宇宙、萬物,與人類都納入一大法則的「道」中, 而人類以其天賦靈智,首出庶物,提高精神生活,追求道德,為人類未來展開一條光明大道。孔子的宏揚易學,為易經哲學發展史中的最高成就,史稱「孔子贊 易」。

伏羲氏、周文王,與孔子被稱為「易學三聖」。

(四)兩漢象數易學:孔子以後,易學衰微,至西漢初年,田何授易,乃又復興。唯西漢數術、災異之學盛行,易經哲學受此影響,乃與數術之學合流, 致其用於占斷災異,世稱為「象數易」。西漢易風,大體在宣帝以前,仍守儒門易義,自宣帝時孟喜開始,焦延壽、京房等都是占斷災異專家,也都是象數易的中堅 分子。至東漢,鄭玄、荀爽、虞翻等承之,象數易不止用於占斷災異,且用之於解經,此時易緯之書實為象數易思想之代表。象數易沿至東漢之末,繁瑣而荒怪,乃 有王弼注易之事。王弼易注掃象數之說,歸於義理解易,可說是兩漢象數易的結束。

(五)宋元明易數及圖書之學:自王弼以後,佛學大盛而易學衰微。至宋代,易學始再復興。宋、元、明三代易學頭緒紛雜,約言之,周濂溪首推出太極 圖說,後來發展成為一支。邵雍的先天易數獨成一支。程伊川、張載雖有別,總可歸於義理一支。而河圖、洛書之學,普遍盛行。此外,由於世衰之故,有不少隱士 著書,多承象數之學,見於道藏。此一期易學,至明季世,來知德可以視為易數及圖書之學的結束,而王船山可以視為義理之學的繼承者。至清世,雖有惠棟、焦循 等研究易學,已不足言有大創建。

 

二、易經哲學的內容

(一)道:道為易經哲學的思想實質,易經之所以被稱為哲學,以有其道在。何謂道?古今思想家只可以就某一方面言其義,無法作周全的形容。大體而 言,可從以下幾方面認識:1.道是形而上的。2.道是普遍的法則。3.道是流行義,有生生萬物之德。4.道是一。5.道有簡易、變易、不易三義。

(二)象:象為表現道的思想符號,易經哲學創立在文字未發明之時,最早即以象表現道。象可以分為:1.八卦。2.六十四卦。3.各種形式的卦圖。

(三)術:術謂筮術,乃周文王所創立。其法以五十蓍策,輾轉計算,得出卦象,再根據卦象及卦爻辭以占斷吉凶。術之義同於象,也是表現易道的一種方法。

(四)數:易經哲學中數的發展,極為複雜,因為卦象本身即與數偕來。有天地之數,即由一至十,奇數為天數,亦為陽數;偶數為地數,亦為陰數。有命筮之數,指筮術中之七、九、八、六四數。有先天、後天之數,乃象數易中合干支所講。有先天易數,乃宋邵雍易學所用。

(五)文字:易經中文字部分乃後起,指卦辭、爻辭,及十翼之文。文字、術、數,與象同為表現道的工具。(高懷民)

 

以上轉自中華百科全書。典藏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