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源始

 

  • 十翼


     自來《易傳》的作者皆以為是孔子所作,這是漢代若干著作中的觀點,而宋歐陽修作《易童子問》一書,列舉若干理由指出非孔子之作,是為中國《易》學史上自《易傳》孔子所作的觀念傳開之後,第一次有人討論這個問題,然而此說並未立刻受到重視,直至近人的研究才對其有所肯定,而近人也經過文字學、史學的考證,大約已形成定見,即以《易傳》非孔子所作,然而關於作者為何人,則已無法從有限的文獻資料上確定了,我們只能處理的問題是《易傳》十篇是否成於一人之手,及作者之年代以及作者之基本思想是否仍是儒家的等問題了。今人經過考證之結果,《易傳》各篇亦非成於一人之手,而成書年代則為戰國時期為主,也有人主張某些作品甚至遲至西漢才產生,至於思想立場則多認為仍是儒家本位的立場,至多指出其中已吸收了先秦諸子之若干思想。關於《易傳》指導思想為何,我們直接從《易傳》中解讀之即可掌握,但是關於《易傳》之思想是否為儒家的思想的問題,則要進行哲學的考察才能討論。(關於《易經》、《易傳》之作者及成書年代的問題,近人屈萬里、李鏡池、顧頡剛、錢穆、高明、朱伯崑、……等人皆有專文討論,茲不詳述。)


    《易傳》是發揮《易》理的著作,各篇主題重點及敘述體裁不一。傳者,解經之論也。而《易傳》則有七種十篇,包括〈彖傳〉上下、〈象傳〉上下、〈文言傳〉、〈繫辭傳〉上下、〈說卦傳〉、〈序卦傳〉、〈雜卦傳〉。這十篇的宗旨均在解說《易經》之大旨,猶如《易經》之羽翼,故漢代人合稱為《十翼》,後世則統稱《易傳》。這七種的內容要旨,分別介紹於下:


    〈彖傳〉上下:〈彖傳〉是針對卦辭(一稱彖辭)作逐字解說的作品。有六十四卦即有六十四條〈彖傳〉條文,所以後來的編書者,就直接把〈彖傳〉之文字編於每卦的卦辭後,而成為今日我們熟悉的本子。〈彖傳〉隨上下經分為上、下兩篇,共六十四節,分釋六十四卦卦名,卦辭及一卦之旨。


    〈象傳〉上下:〈象傳〉也隨上、下經而分為上、下兩篇,以闡釋各卦及各爻之卦爻象。而一般稱釋六十四卦卦象者為「大象傳」,共六十四則。稱釋三百八十四爻者為「小象傳」,共三百八十四則(而乾、坤各多出用九與用六,故亦有人視之有三百八十六則)。


    〈大象傳〉是對六十四卦每一卦的全卦義理作解釋的短文,共有六十四條。(〈大象傳〉解卦之原理全是由上下兩卦的卦象著手以研究卦義,此一態度已表現出作者的《易》學世界觀是以上下兩卦所組合的卦象所象徵的意義來建構人事情境的認識原則。基本上每一個卦的卦義就是一個人事情境的認識原則,但其說明卦象義理的原理根據,則仍是儒家的原理,仍表現出豐富的德性規定義,而不因由卦象入手就轉向自然哲學的解說進路。)〈大象傳〉的上、下二傳,是配合《周易》經部上下篇的編排而設。〈大象傳〉後來亦被編排於經部〈彖傳〉之後。  


    〈小象傳〉是針對每一卦的每一爻再作義理的詮釋之作,是有三百八十四條短文的作品。(〈小象傳〉的解爻原理與〈大象傳〉不同,不是從爻象著手,而是類似於〈彖傳〉的從義理著手的解爻原理,是對爻辭再作解釋的作品。)上下兩傳也是配合《易經》之上下兩篇的。〈小象傳〉現皆已編入經部爻辭之後。


    〈文言傳〉:《文言傳》是特別針對乾坤兩卦的義理作出全篇說明的若干條短文之組合者。分為前後兩節,特說明乾、坤二卦,主要是因為原六十四卦皆自乾坤來,故曰「乾坤毀則無以見《易》。《易》之精蘊,乾坤統之矣」,故孔子特以〈文言〉發明文王之意。


    〈繫辭傳〉上下:因其篇幅較長,故分為上下兩篇,而〈繫辭傳〉可視為早期《易經》的通論,文中對《易經》的內容作全面的辨析與闡發,有對「取物觀象」方法的追述,或辨陰陽之理,或釋八卦之象等等。〈繫辭傳〉是發揮《周易》義理最豐富的哲學性作品,舉凡如何解釋卦爻辭,如何占卜、為何作《易經》、遠古社會的真象、儒家的天道觀、《易》象如何由八卦演為六十四卦、《周易》的體例宗旨等等原理原則的道理都在其中。(〈繫辭傳〉是後人認識《易經》的入門書,也是後儒發揮形上義理的創造性思想的來源。)


    〈說卦傳〉:是闡說八卦取象大例的專論。〈說卦傳〉與〈繫辭傳〉是發揮《周易》義理最豐富的哲學性作品,舉凡如何解釋卦爻辭,如何占卜、為何作《易經》、遠古社會的真象、儒家的天道觀、《易》象如何由八卦演為六十四卦、《周易》的體例宗旨等等原理原則的道理都在其中。與〈繫辭傳〉性質接近,也是《周易》原理的解釋兼創造的作品,其中「參天兩地」說及「三才之道」說,也是後儒形上思考的創造泉源,另外其中有兩段處理八卦的文字成為宋以後圖書派《易》學的創作泉源。而〈說卦傳〉最大的特色在於對《周易》六十四卦中每一卦的卦義所象徵的事物或原理作了歸納式的整理,反應出《周易》之學是一套可以象徵地解釋天地萬事萬物的學問之義。


    〈序卦傳〉:說明《易經》六十四卦的編排次序,揭示諸卦相承相受的意義。〈序卦傳〉是討論卦序之所以如此排列的一篇文章。(這篇文章的寫成是在一套世界觀的觀點下完成的,說明了《周易》六十四卦是在如何的一種世界演化及社會發展的過程中完成的,但研究《易》學的《易》學家們一方面有不同的世界觀而不同意它的說法,另一方面有人根本就發展出不一樣的卦序排列方式,故而亦不同意該文的說法。)


    〈雜卦傳〉:其取名為「雜」之義猶言「雜糅眾卦,錯綜其義」,即分散〈序卦傳〉所揭的卦序,再兩兩相舉,以精要的語言概括卦旨。〈雜卦傳〉是將《周易》六十四卦中,相臨兩卦所顯示的某種對比意義,予以揭露的一篇短文。(從卦象來看,《周易》六十四卦的卦序,正好是非「錯」即「綜」的方式以排列的。「錯」者,兩卦中每一爻之陰陽性正相對反,此二卦稱為相錯之卦;「綜」者,兩卦由下至上之爻序正相對反,是為相綜之兩卦。《周易》卦序既有如此之特性在,〈雜卦傳〉即將《周易》中所有或相錯或相綜之相臨兩卦的各種對比意義予以揭露,用以啟示人事之智慧。而《周易》卦序之此一性格,也成為啟發後儒創作形上學原理的泉源。)